[分享]展覽不求人之DIY救台灣(上)

這篇文章要來分享這個每個人平均花不到五千塊的畢業展怎麼在夾縫中求生存,在克難中獲得成長,什麼事情必須先做,什麼地方時間要如何安排,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對於要辦類似展覽的朋友們我想就當略盡綿薄之意

我們的展覽有動畫作品和互動作品,所以屬於跟當代藝術有類似的軟硬體需求,所以一樣需要拉線,架投影機,也需要木工,需要各種美勞苦力,需要各種文宣輸出…我們就從頭開始 Read more »

[討論]淺談歐美之於日本ACG改編電影(下)

承上篇…要能夠達到媲美好萊塢的等級,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畢竟兩方面擅長的流程是截然不同,也於是現在好萊塢向日本取故事來拍算是雙方互惠的新平衡吧,換個角度來說…經過好萊塢包裝的日本題材世界也買單,而不僅日本…最近有幾部狂打廣告的電影…功夫之王和某部雄貓動畫…都在打中國功夫牌,我相信這不單只是市場考量,就另外一方面而言,對好萊塢來說這樣可挺省事…不過對於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的東西被包裝,多半消費歸消費還是會碎碎念…例如中國女人為什麼一定是單鳳眼,而且早期中國人能打進好萊塢…要不就是喜劇角色…要不就是壞人,最好就是兇狠的黑道…好像主角要是中國人的都不怎麼紅(笑),看看那包裝精美的功夫之王…主角也是個阿豆仔阿…即時我們看預告看的很囧,相信那樣的高概念電影還是有人會掏腰包去電影院看,畢竟一部商業電影的吸引力是怎麼樣…對於操弄商業電影一個多世紀的歐美來說會不知道嗎?這就是市場…但是很多人不願意面對 Read more »

[討論]淺談歐美之於日本ACG改編電影(上)

=序=

這個議題我很早就想寫,而我也相信台灣八成以上的老師也沒辦法跟學生討論,為什麼呢?換算現在可以當老師教授的年齡,小時候共同的回憶可能是尢仔標、控蕃薯、抓水雞…頭上貼著狗皮膏藥等等的形象,在一些溫馨或講民情的電視台還不斷有這些小劇場或者連續劇再上演,但是那是那個年級的共同回憶,對六七年級生是不太有共鳴感的,也所以如果盡是以這個標準來塞數位內容只為了得獎…多半就會造成學術成果與商業需求八竿子打不著,流於表面自High,卻完全沒有市場言,不知道要到何時才有人會重視這個問題。更何況台灣連是不是個國家的問題都搞不定…更不要說…我們有什麼文化特別到可以進攻全世界,如果做不到…那影視市場能力就等於沒有…賣不出去也賺不了錢,我為什麼要先以這些環境敘述來做開頭…因為我必須說,歐美電影有歐美電影的預算,是因為全世界都買他們的單,不論是文藝片或特效片甚至B級片,就算片子被人家罵爛透了他照樣有機會回本,因為他們的製作產業鍊乃至於生產和行銷及通路是已經固若金湯的。口頭講故事重要是簡單的事情…拍或做一部電影或動畫要賣到其他國家…而且是賣到有賺錢…那絕對不是學校老師嘴巴裡面講講深度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Read more »

[工具]用Wii的手把連結電腦做多點追蹤應用或VR

上次小樽寫了一篇[工具]WiinRemote讓Wii和你的電腦連結,這次是小樽之前在微軟的強者同事二毛給我看了一隻,同樣是藉由Wii的手把跟電腦連結後開發出來的程式,這位程式開發者〈Carnegi Mellon大學的Johnny Chung Lee〉一樣採Open Source的模式免費提供程式給大家使用〈鞠躬〉。

開發者的網在此 : http://www.cs.cmu.edu/~johnny/

目前〈2007/12/25〉該網站Wii專案的程式有三隻,都有影片如下,該作者說會持續開發新的程式,有興趣的人不妨多注意注意囉 Read more »

[WIKI資料]神豬

神豬係指台灣為了道教或民間信仰祭祀牲禮所用所刻意增肥豢養的家豬,神豬尤其於客家地區的義民節慶典所常見。其作用是以該類型豬隻屠宰後的大型牲禮,擺於祭典供桌上表達對神祇的敬意。而農家信徒們也會互相飼養神豬,以該神豬體重重量,來一分上下。他們普遍相信,神豬養的越重,甚至於一年一度的神豬競賽獲得勝利,會為未來一年帶來好運。

早期,神豬都會整隻屠宰,將其內臟拿掉後不加以切割的整隻供奉於供桌上,普遍還會在神豬牲禮的嘴巴上,塞個橘子或鳳梨,表示吉祥。20世紀中期之後,則有人將其屠宰過後神豬四腳張開,顯示龐大。可是不管哪種方式,飼主會將神豬牲禮的豬肉,分給在場信徒供用。

21世紀,此神豬於台灣仍十分普遍,相互競賽風氣頗盛。通常90公斤-100公斤就可屠宰的大骨架脂肪型家豬,被參與神豬競賽的農民飼養到數百台斤,甚至1000台斤(600公斤)以上。2001年,宜蘭甚至出現1600台斤的神豬。此舉也被台灣部分動物學者與民眾廣為批評 。因此,已有少數寺廟在祭典中鼓勵農民以環保豬替代神豬。

(謎之聲:甚麼是環保豬)

環保豬

———-資料來源: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科技研究所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科技研究所成功繁衍環保豬。

該所所長鄭登貴指出,環保豬是一種雙基因轉殖豬,研究人員在豬隻的受精卵植入植酸酶,豬隻長大之後,唾液與腸道中會分泌植酸酶,可以有效切斷植酸與磷的結合,鄭登貴說,如此一來,可減少豬隻糞便裡的磷含量,減少污染的機會。

鄭登貴說,加拿大也在研究環保豬,但是只有唾液裡有植酸酶,不像國內的環保豬,在唾液、腸道、胰臟都可分泌植酸酶。

此外,研究團隊也從牛隻的胃裡面找到細菌,將其纖維素分解酶基因植入,提高豬隻消化草纖維的能力,因此環保豬吃草就可以長豬肉,不必吃昂貴的玉米、大麥,不再與人爭食。

環保豬已經繁衍二代,族群約有30隻,目前養在台大農場裡。而且第二代環保豬仔是由基因豬和普通豬交配繁殖,身上也帶有雙基因,國內生產的環保豬,因為特殊的前端調控因子,也已經成功申請國際專利。而許多人擔心的基因轉殖農畜產品的安全性,鄭登貴說,目前正在進行安全性測試,由於植酸酶只存在唾液、腸道等消化系統,因此只要不吃豬的消化道器官即可。至於纖維素分解酶的細菌蛋白部分,還待進行毒性實驗。

鄭登貴說,隨著人口增加,耕種、養殖面積勢必減少,屆時食糧不足問題將會更嚴重,基因作物可減少病蟲害、增加生產效能,基因作物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謎之聲:那環保豬跟一般豬不都一樣是有生命的豬=.=…雖然我想上面的環保豬應該是指甚麼替代素食食物)

[研討會]如何成功投稿SCI(EI)學術期刊研習營

因為要寫論文了,加上某些因素,我的指導老師小牛建議我可以去聽聽看工程領域的這個研討會,可以看看能不能得到些甚麼收穫,當初那個三千六的報名費讓我掙扎了好久,因為以前自己去報名參加一些研討會,通常頂多就是名額有限還不至於收甚麼錢,這三千六已經可以讓我當半個月以上的生活費了orz…但是畢竟決定了,有些該嘗試努力的事情是不能排斥的不是嗎?而且其實老師一開始轉寄mail給我時好像不知道要繳報名費,後來聽我提的時候才說他不知道原來要錢,要我把明細寄給他看能不能用甚麼費用來支付,我謝絕了老師的好意,因為我覺得這應該是我自己要付出的,心裡只希望這個研討會真的有這個價值。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進了科藝所,藝術學校是講創作的,即使是藝術碩士(MFA)畢業也是需要有作品,而我們所又是屬於比較偏實作性的非純理論,所以自然也比較沒有一般科學或者其他領域的學術形課程跟安排,想當初剛上研究所,跟其他之前大學同學也在念研究所的開同學會時聊天,都在聽同學說跟到好的BOSS怎樣爽,或者跟到很ooxx的老闆還要幫他帶小孩之類的…聽吐苦水的比較多啦,然後就是投期刊投研討會要報告,還有甚麼Paper跟點數的,都讓我沒有話題可以介入,因為我們完全不是這種運作方式,也所以我難以理解到底該怎麼弄,當然我可不是不用功喔,學長姐做過甚麼我也是很清楚,可是總之就是屬於創作搭論文形的創作論述,所上規定該作品也要在公開場合展覽過諸如此類,過關方法有別於一般研究所,念書不像念科學或工程領域那般有邏輯或有基礎累積去架構,藝術創作往往常常很主觀,而也沒有甚麼學生一進去就要跟著老師做實驗等等的機制(哪來甚麼實驗?),總之一切都跟一般研究所不太一樣 ,而現在我面臨了有可能要寫帶有學術性論文特性的論文,做功課我想是應該的

昨天去聽了第一天的課程總共有三個老師講講課,不過簡而言之講的內容主旨是差不多的,沒有意料以外的內容,以至於我是覺得太貴價值沒有到orz,且感覺在座的有一半以上不是要提升等的老師就是在煩惱畢業的博士生為主,演講者在演講的時候也有2/3的語氣是講給教授老師聽,1/3是帶有博士或對碩士生的建議,但是總而言之這個題目,我想如果我是教授被邀請去講大概也是差不多沒轍,這就好像定一個題目:如何念好書,然後請一堆很會唸書的人來告訴你…要花時間努力/細心/有方法/選擇對的…等來念書(笑),同理…這樣的題目找來很多可能在台灣學術界常常被當評審審計畫案或者有當過reviwer的教授來講,也只能告訴你要多看多讀多寫,要有技巧性的選對的期刊來投…,要細心耐心有毅力,總而言之三千六真的對我而言太貴了,C/P值很低,但是對於大部分如果是教授老師或者博士生來說大概還好吧我想,因為連續三個講師講的內容題目不同內容主旨都大同小異,我想大概第二天也不會更好了,所以就讓學弟去聽以免浪費我的辛苦錢XD,多個人去聽算多賺吧,果不其然學弟聽完告訴我的跟我想的一模一樣,這不能怪演講者,因為這種東西就是修行靠個人,你說方法規格每一家期刊都有規定了,有甚麼好說的?該注意的本來就該注意,用功努力多讀多看這種我看所有學問都一樣吧?工作也是阿,至於各自學術領域內的專業每個人不同要怎麼等量給予建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所以沒有聽到甚麼爆炸性價值三千六的知識或技巧就是了/_,可能還沒有我指導老師給我從晚上六點meeting到凌晨兩點來的收穫多(笑)

不過就算增廣見聞吧,你會聽到各種教授生態的心酸或諷刺詼諧語調,知道這個好像在學術領域高高在上的職業,它們怎麼看學生,要求學生哪些事情的理由是甚麼,或者自嘲升等或一些學術制度的趣聞,例如印象比較深的是台大化工的教授徐治平講的兩個笑話讓我比較深刻,一個是[當你覺得你自己無所不知的時候,學校頒給你學士學位,當你發現你其實甚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差不多學校該頒給你碩士學位了,而當你發現你不但甚麼都不知道,而且你發現其他人也都不知道的時候你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說這個的用意是沒有人會比你更了解你的博士論文

另外一個是[一流的人進業界,二流的人進學校,三流的當政客,四流當議員]這個笑話讓在場的人都笑了,當然他一來是謙虛要說自己是二流所以進學校教書做學問,一流的都去業界了,後面兩個應該只是嘲笑政治的無知或幼稚吧我想,但是我自己也覺得挺中肯(笑),但他說即使這樣學術界也是有政治力的,所謂政治力不是跟政府,而是我想應該說是行政影響力,他有舉一個17世紀的科學家提出一個很大膽的學說,但是當時沒有人可以計算或證實這樣的理論,所以他二度被reject,但是當他後來成為期刊審查委員的第一年就讓自己的paper刊入期刊了,而徐教授也有舉幾個當時很重大的發現或學說但是投到不知名的小期刊,直到他過世以後才突然被其他大師發現這應該要投到更高級的期刊之類的,來說明選擇期刊的重要性,不過畢竟這種事情就是做多的人經驗多,這種經驗沒得分享的啦…例如你念的書是沒辦法把頭腦裡的所得直接用任何方法放到別人大腦去,你曾經經歷的人生也無法同等用任何方法轉移給別人體驗,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少建議廳甚麼演講或者甚麼啟示之類的,熱血可以用這些助燃,但是修行靠個人不是聽聽大師還是看看偉人傳記就可以讓自己同等成功,多聽多看我是支持的,但是對我來說聽這種就比較沒有甚麼太大的助益,對很容易被激起鬥志的人來說可能有短期心理用處,但對大多數的人大概是聽聽就算了也不會有甚麼重點。就像我去聽動畫或特效研討會沒能聽到Know how大概就覺得沒有意義,但是目前為止大型研討會你只會看到火力展示或者一堆高來高去,這種都沒有甚麼用,因為你沒有一樣的資金/一樣的環境/一樣的能力甚至一樣的機會完成一樣的事情,或者超越?更重要的是很多去聽的是根本聽了也聽不懂的老闆(大笑)…應該是去交換名片的吧,然後回去只能指責自己的屬下都做不好或者不能相提並論,可是自己卻一點都不願意做同等的投資卻要同等的回報,恩…這是題外話

這次研習營我最大的收穫,也就是原本不知道聽了才知道的大概是關於教授的升等吧,一直以來我甚至我身邊的同學大概都以為,所謂的教授就是可以在大學教書這樣而已,也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會聽到哪個老師要提升等所以很忙又怎樣,原來教授到學校除了教書還有需要做研究的壓力,幾年之內沒有paper或期刊的發表,又沒有提升等好像會被審查,而升等又要兩年內投稿的paper點數到規定,然後要送審通過才能升,也就是要一直做研究,但是這些所謂的研究聽起來就是老師帶學生做得那些東西,也就是研究生可能天天埋首實驗室做實驗的東西也就是之後這些教授投稿的資料,終於讓我搞清楚一些事情,不過也讓我覺得…哀…難怪說自己遇到壞的老闆的就是一天到晚被操,還要打雜,然後一邊譙自己的老師把自己辛苦的成果拿去用,自己都不做,而以教授的立場是說要讓學生有機會學習,說自己還要把學生資料拿來整理拿來寫是很辛苦的,還要投稿等等,被一家reject再投一家,而通常越有名的教授也越沒有甚麼時間改學生論文,都說學生寫得很爛看了就頭痛,不過當然也有教授說指導這些就是教授的職責,總之一樣米養千百種人,我相信有好教授,但我更曉得不是大部分教授都這麼好,每個人有不同的人生目標,教授如果不知道自己指導學生的人生規劃在要求的時候應該也要因材施教,不是一昧的貶低,要知道原來從很久以前到現在的教授評等條件是上升中,也表示以前容易現在難,這可是代表了未必以前成功升等的教授一定就是等值於現在教授的能力,所以在以偏概全貶低現在學生的同時,我想當老師或教授的也要一直持續檢視自己是不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評定或指導學生,不然遲早就會變成學生口中的爛老師…甚麼都不會教甚麼都不講只會說爛,要學生自己想辦法,然後一直去接一堆案子丟給學生解決,已經不是自己有實戰能力解決或提供解決方案的嘴砲老師,這樣就非常糟糕…在老師或媒體以偏概全貶低學生素質的同時,其實我想很多高高在上的老師跟教授也需要自己檢視自己在學生中的評價,我相信有本事考上研究所或博士班的學生,至少有一半應該都有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也知道甚麼是合理要求甚麼是無理的貶低,人不管到了甚麼年齡甚麼值為什麼地位,都要能夠自我要求才是真正的大師…尤其已經身為一個老師或教授更不能有不正確的心態,否則惡性循環下就是老師隨便亂罵學生爛,學生隨便接收到指令就覺得老師煩,我想這做出來的研究也不會是最好的

我很幸運大學的時候有遇到能夠體諒我並讓我發揮專長的老師,我才有機會現在能念自己想念的研究所,真的很感激,而我也非常幸運的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指導老師,我不是拍馬屁喔,你看過幾個教授甚至怕拖到學生論文的書寫時間整個晚上沒睡覺在逐字改論文?你看過幾個老師會了希望讓你有更好的能力想出錢讓你上東上西,有多少老師會怕你為了做論文影響生計或家裡經濟願意自掏腰包說要幫忙的?有多少老師自己已經忙死了還願意在晚上才能回到學校還跟你meeting到半夜,晚餐午餐可能只買了一顆饅頭在吃…真的…我想應該屈指可數,甚至為了學生寫論文壓力太大而替學生難過的~應該很少,我想也或許我看過很好也很爛的老師說以才會劈哩啪啦講一堆吧…總之…三千六太貴我覺得沒聽到這個價值,不過,增廣一點點見聞…關於教授這群高社會地位高知識份子有了完整的認識,以後遇到教授可以用更客觀的方式來檢視辨識,也可以好好檢視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好研究生的本分~就降囉

[VideoTrace]Rapid interactive scene modelling from video

這是GJ學長今天傳給我看得一個SIGGRAPH發表的新技術,簡單來說他可以以讓我們在影片裡面完成一個擬似3D模型,官網在此http://www.acvt.com.au/research/videotrace/

先來看看影片

嚴格說起來如果等他開始成為工具軟體技術的一部分時,應該是屬於後製,看標頭你就知道它屬於影像追蹤的基礎(Vedio trace),在這個架構基礎上研發的技術,我們給他的點我想他是有trace功能,我們賦予的線面是延伸讓這個技術計算用的參考,然後以立體造型的依據來”挖”成一個模型,為什麼說挖呢,你發現他好像不需要材質為什麼又可以把一個東西複製出來,因為他依據的是你賦予他trace的點線面,來把這些資訊做整批複製,對於這個新的3D物件來說他的運鏡能也必須要跟著該影片的時間軸來旋轉或晃動才能達到合理的顯示,講一個最簡單的,光影對於材質的變化,如果這個透過軟體產生的3D物件不按照來源影片的存在旋轉縮放,你就會發現光影錯亂了,當然你可以重新賦予他材質,或者使用透明貼圖的方式讓東西合成在實拍影片裡,當然~在DEMO影片裡面的範例一定都是最完美的,但是你如果理解力夠你也會知道沒有被拍到的地方是不會有資訊的,也所以那些部分應當是無法以完整的3D模型方式顯示,也所以為什麼我會說他屬於後製而不是3D,而他的3D部分其實是擬似那樣的編輯方式但是實際作用是一個擬似3D的追蹤及挖前景的技術,但是這技術在後製會是個非常令人振奮的好工具!非常期待!!

Google學術搜尋

Google真是好人(淚…發卡)

常常我們在寫報告,寫paper,寫論文的時候應該會需要許多學術資料來參考或佐證,但是如果你只會使用google基礎搜尋去鍵入關鍵字可能會得到一堆阿哩不達的不相關文章,如果你確定你要找的是學術資料就請使用這個google的這個網址吧

http://scholar.google.com.tw/

(image)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但是我更相信很多大學甚至研究所的老師不一定知道,知道也不一定會告訴學生,在這個大學/研究所氾濫,不要說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每況愈下的時代,我相信有更多腐化的教職人員,我聽到看到太多了,所以如果你有在看我的blog,請相信自己的力量,請善用自己的知識,靠自己!不求人吧!在這樣的年代裡,嘴巴叼著[學生素質越來越差]卻不面對自己教學品質爛,甚至只關心利益的老師教授更多!!把過錯推給學生的”師長”不在話下,小樽父母都是老師,我小時候當然也是被嚴格”教訓”,所以也常常功課不好被打被罵,可是我更看過父母為了隔天的課程,哪怕只是一堂45分鐘的課程,桌上放了一大堆書開著夜燈埋首準備,我相信他們準備的時間不輸給任何一個在念書的學生

我也很慚愧我以前念書沒有我爸媽準備教程那麼用心,不過我也只能說傳統的上課模式對我來說吸收力很差,也更所以我非常了解學生需要因材施教,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吃同一套教學法,但往往很多的老師,準備教材亂七八糟就算了,上課方是根本是放牛吃草,甚至用反正學生不受教,素質差來當藉口,我相信沒有人是”素質”差,素質根本不是用好壞來分,更不是一個老師該拿來分類的標準,有的學生只是不適合這種教學法,或者他真的只是為了滿足或被迫達到家裡的要求念自己並不擅長或根本無法發揮的書,看看那些政客哪個不是頂著高學歷,結果呢?絕大部分都幹了些甚麼我想大家也都知道,錯誤價值觀建起了錯誤的教學環境,如果不幸遇到有著這種錯誤價值觀的老師或教授的學生畢業往往罵之而不及,一邊幹譙老師根本甚麼都沒有教,甚至只是利用學生壓榨學生,病態的教學能力只能給一個很差的教學環境,父母辛苦的賺錢供子女念書可望子女出人頭地的傳統模式,以不再像早期社會那樣單純,很多時候如果你是一個有自覺的學生,不管你的專長或興趣在哪裡甚至以後想做甚麼,再好好做學問之餘也要有自己求證,選擇正確道路的能力,希望你們能像我一樣有幸遇到過真的非常優秀又熱心的老師(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外面業界前輩,對我來說有授之與我我終身當他們是老師)那恭喜你得到很多支持跟支援,但不論有沒有,我相信不管到幾算歲念到多高甚至出了社會還是要有自學能力,不論是為了工作為了念書,或者為了自己,為自己而活找到自己的方向吧(題外話打太多了XD)

最後補充,要找原文的請用http://scholar.google.com,如果是學術著作建議找原文,因為我可以不諱言台灣的很多論文paper都是抄來抄去,只要一個人寫錯通常參考文獻是它的會一路錯下去,這種弊病已經不是一兩年,如果你的指導教授是有良心的好老師他應該也會告訴你,所以為了對自己的著作負責,如果有引用任何東西,請找出原始著作跟原始文章原始段落,來踏實的支持自己的論點或作品吧

新的image resize技術(SIGGRAPH2007)

以往的圖像技術裡面resize通常被翻譯成縮放,所以image resize會被翻譯成縮放圖片,但是昨天同學傳給我看的這個SIGGRAPH2007裡發表的image resize技術介紹影片,讓我覺得之後如果影像處理軟體用到這個技術所作的功能該怎麼翻譯?re字頭有重新的意思size是尺寸,但是不一定是指單純縮放-至少就這個技術而言,他的確不是單純縮放

以往我們使用resize功能去調整圖片的大小時,圖像中所有像素的距離會被均等的增加或減少來達到縮放尺寸的效果,也所以如果裡面有人物就會被拉長或壓扁,但是這個技術就是在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案,一個背景單純的風景畫,裡面有人物,縮放的時候卻可以不影響到人物的比例(其實還是有極限,只是調到那種極限縮放也沒啥意義就是了)

先看看影片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看懂或聽懂他在講甚麼了,很神奇吧,如果你不太確定你是不是懂,那小樽就很雞婆的做粗淺的解釋,通常在一般照片裡面,一定會有相似性高面積大的部位例如天空/海/草地/山/牆壁…等,以及相異性比較大的物體,例如風景圖裡面的一棟房子,一個人,一個色彩反差很大但是面積比較小的東西之類的,這個技術就是利用這兩種屬性的極端特質來決定resize的程度,在縮放的時候,相似性高的部位優先處理,直到resize的比例超過一個程度以後相似性低的部份才resize一點點,之後依此類推,也所以當然如果極端的放大或縮小某一邊最後還是會得到奇怪的圖像,但是只要在一般使用狀態下他可以得到很好的resize,我自己是覺得他是屬於影像處理的一種特效,因為其實這跟你原本的圖像可能很多內容都是有出入的,然而卻可以讓他看起來合理,影片一開始他有舉這個技術的基礎原理就類似網頁裡面我們如果有使用表格排版,當我們縮放視窗的時候,瀏覽器會”維持”單字的完整性來推移版面,而空白位置的大小就是填補或讓他壓縮的自由空間,就如同照片裡面的天空或海洋,只要顏色單純在填補或者壓縮的時候可以做出讓你不易查覺的變化,但卻實圖片的尺寸已經變動了,但是你不想被變動的東西也通常是會被聚焦的物體最後才會被處理而且可以依照你的需要維持外觀比例,例如影片最後有提到有些時候因為照片的整體複雜度高不容易判斷被resize的東西是不是不想被變動的主體,於是你可以自己做mask將不想被當作延展的部位框起來(例如人像),你就可以在不便動人物的比例的狀況下resize你的影像,當然看到這裡就更覺得他比較偏向resize影像處理特效,我想以後的影像處理軟體就會多這樣的工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