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淺談歐美之於日本ACG改編電影(下)

承上篇…要能夠達到媲美好萊塢的等級,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畢竟兩方面擅長的流程是截然不同,也於是現在好萊塢向日本取故事來拍算是雙方互惠的新平衡吧,換個角度來說…經過好萊塢包裝的日本題材世界也買單,而不僅日本…最近有幾部狂打廣告的電影…功夫之王和某部雄貓動畫…都在打中國功夫牌,我相信這不單只是市場考量,就另外一方面而言,對好萊塢來說這樣可挺省事…不過對於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的東西被包裝,多半消費歸消費還是會碎碎念…例如中國女人為什麼一定是單鳳眼,而且早期中國人能打進好萊塢…要不就是喜劇角色…要不就是壞人,最好就是兇狠的黑道…好像主角要是中國人的都不怎麼紅(笑),看看那包裝精美的功夫之王…主角也是個阿豆仔阿…即時我們看預告看的很囧,相信那樣的高概念電影還是有人會掏腰包去電影院看,畢竟一部商業電影的吸引力是怎麼樣…對於操弄商業電影一個多世紀的歐美來說會不知道嗎?這就是市場…但是很多人不願意面對

是的紀錄片有機會上國家地理頻道或Discovery,可是商業電影總歸是商業電影不能混唯一談,就像故宮某動畫去了日本動畫影展…到處發新聞稿說獲得首獎,我就納悶是什麼首獎怎麼沒看到…第一名是天元突破阿,還有熟悉的反叛的魯路修跟河童之夏…喔~原來在另外一頁阿,非商業類別裡面的確有個叫首獎的獎項,我不想有機會被滅口…下面就不談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翻Google的資料,回到日本自製ACG電影其實圈內人也多半會發現他們不見得一開始就是要打國際市場,製作全部都是日本自己的公司,而他們也有自己的運作流程…也所已有些故事可能來自動畫的動畫電影,或者來自特攝片的翻外篇或劇場版都可以拍成電影,只是規模大小的差異…這裡我想在提一下4/18台灣剛上映的EVA新劇場版…我相信在家裡已經看過的人應該不少畢竟這是2007年日本就上映的動畫電影,這應該是六七年級生共同的回憶,很感謝普威爾讓他有機會在台灣的電影院上映,畢竟在電影院看是不同的效果,而且當天跟同學一起去看,身為作動畫的人…在經過展覽的精疲力盡後…去看一場動畫電影並熱烈討論後,真的是最棒的能量補充方式,而且放映完畢後全場鼓掌…我想對於一部作品的最高評價不外乎如此了,關於這次觀看的經驗細節有機會在談,如果有去看的人不難發現除了特別感謝Autodesk和HP這兩家非日本的軟硬體公司以外,清一色所有工作都是日本人…清單落落長一條,這就是可以支撐日本這個產業的能力…但並非台灣隨便辦個兩兆雙星兩年就把錢燒光能夠得來的…失業的繼續失業…騙錢的繼續騙錢…學校繼續開…大家繼續喊沒錢,該學的沒學到…在上頭的主政者的不專業應該要負起最大的責任,藝術歸藝術,商業就是商業,兩邊都不專業了就更不要混唯一談,作品人家都看不懂了還期望別人買你的單?這不是一相情願是什麼?日本的相關領域不是一招一夕建立起來的…韓國雖然在追但是要看對方國家的投入方式,而且從道德來看韓國也用了許多不道德的方式來成長…,台灣道德我不認為比較好…綜藝節目都被人家踢報抄襲…MTV也一樣有被踢爆過,但是韓國還真的RUN起來了…台灣呢?不專業的教育環境跟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如果不加以改善是無法繼續下去的
並不是什麼ACG都可以改編成電影的,有的作品永遠無法用兩個小時來交代,硬要拍也是沒有辦法拍成,或者可能一改就是完全獨立的作品…例如我最常碎碎念的電玩改編電影…惡靈古堡

他符合了一個高概念高票房電影的元素…但是對我來說說他是同人作品也不為過,除了角色跟怪物有部份雷同以外,劇本完全是推翻掉原作…Fans會罵,可是沒玩過的人就認為[歐!好炫!這就是惡靈古堡阿]…這種狀況遇到了最後也沒力氣解釋了(攤手)

=美式風格與日式風格=

最後來提一下關於風格的問題…每一個國家看別的國家,一定都會有偏見,就像歐美可能看日本女人大概印象就是藝妓那般白臉櫻桃小嘴,中國女人就如剛剛說的是單鳳眼…,但東方人看外國人應該也不外乎高額頭高鼻子,下巴很大之類的,這種東西也應驗在電影風格,但我會提出來是因為要特別強調關於澄清動畫電影的部分,台灣小朋友們很喜歡用日式動畫或美式動畫的二分法來分作品,但我相信作者自己都不希望被這樣歸類,台灣人常常喊我們要自己的風格…什麼是自己的風格呢…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如果硬要去中國…就變成原住民文化,變的是那樣又不是那樣…可是這些東西跟視覺風格沒關係只是影響內容,我想或許觀眾自己也要負一半責任,因為我們選擇進口的動畫只要是3D的幾乎都是迪士尼或皮克斯的,但是我們學習並使用的3D動畫軟體還不是從人家那裡買來的,美術設定可以看原畫師的功力…但做成3D以後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不管你是擬真或非擬真…你只要是3D有七成以上的機會被說[喔這就是美式的動畫] ,你只要用手繪多半也會聽到[喔這就是日式動畫] ,如果手繪好一點的更有機會說[跟新海誠一樣耶] ,我相信沒有人會喜歡聽到這樣的稱讚…或許有…但是對於那份自我的感覺就不存在了,不過我想是我們讓自己價值觀變成這樣,要突破…這是觀念上的,並非作品實質上的,但我想…有看過這篇的人…你們會知道我在強調偏見這件事情,評論有了偏見就會有失客觀,不客觀的評論就沒有建設性…我想作者聽了應該都不會高興也無法獲得正面的鼓勵,你可以舉例…你可以形容,但是不要用二分法…除非你能解釋出大家可以接受的第三種風格

=那台灣呢=

台灣的環境目前相當糟糕,我們不能再說好話給自己聽,之前討論動畫環境的文章我也打過了,電影差不多,不論是教育環境或者消費環境都不成熟,綜合上面討論你也會知道日本跟好萊塢都是經過多久的磨合才有今天的成果,更不提現在他們都需要合作來找出路,自始至終還沒有真正成長過的台灣相關產業…望眼別人在這塊領域的收益,卻不認清自己的缺失,將錢燒到光還是一堆人失業,業界拿著資金到外頭找生路,老師嘴巴裡面都掛著故事重要,學生要技術學不全要說故事說不出個所以然…就算按照老師的吩咐把劇本安全的生出來了,未必又是自己想作的,更甚至原本自己想的劇本其實在現在是很有潛力的…只因為老師的偏見而被打回票,這些狀況不改善永遠沒有未來,日本都有專門學校來培養對應人才,台灣只想著把工丟給便宜的大陸作,難道大陸不會起來以後反過來控制你?以前就是代工大國的台灣應該要最知道這個差異阿,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大陸便宜,大陸也開始加速發展起來…等到有一天,反果來他們聯合自家產業來壟斷製作市場,如果你沒有技術人力,遲早連這行都不要想作,你說故事重要難道別人就不會想故事,這實在是太天真且不切實際的想法…跟掩耳盜鈴沒什麼兩樣,如果真的希望走這行,家裡經濟條件也允許,趁早出國發展才是明智之舉,反之如果你只是想獲得自由創作的快感而非投入相關產業工作,那要好好培養你的第二專長,目前台灣沒有成熟的自我生產市場跟能力,加上學術界一直開相關學校卻並不是都具備專業的老師,偏偏沒有學歷有能力的也只能當講師,當個講師可能要來回奔波各學校維持家計,但是教的技術…卻又未必有市場給你發揮,套一句我指導老師的話…人不要悲觀要樂觀但是凡是都要作最壞的打算,夢想可以實現但是不是在這個環境…如果執迷不悟變成幻想那就什麼都沒了,當然目前這代正在成長,我們可以樂觀的相信或許幾念後真的有學成歸國的人一起來經營環境,且主政者也願意給予相等的投資加上配套措施,那就很有機會發展起來,但是這些都需要時間
我也很希望我有機會在台灣能號召到一群熱愛動畫創作的人,在將來自發性舉辦固定的影展,互相激勵也傳承技術,只有良性互動跟良性競爭會讓環境跟品質一起提升,去除不專業的學術干擾,讓屬於台灣的動畫創作者能夠獲得良好的環境而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