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手繪動畫課程資料〈一〉

下面是上上周進行傳統手繪動畫課程,前半段給同學們看的一些早期歷史上有記載的,youtube上也找的到的影片,提供有相關資料需要research的人一個參考,文字中提及的圖片或影片多半是小樽根據書面資料去找的,如果資料有誤還請糾正

早在三萬五千年前,人類在壁畫上就曾以一些複數的肢體動作,來試圖以靜態平面圖像表現動做這件事情,比方說四足動物的每雙腳各多畫一隻來表示動物在行走或奔跑

西元前一千多年前〈史料記載太多版本…,書上是寫1600BC,但是網路上大史料顯示多是12XX~13xxBC,但是這個XX也都有誤差不知道多少是正確,所以在此只好寫個大概以免以訛傳訛〉,埃及法老王Ramesses II,為女神Isis所建立的一做神廟裡,有十根柱子分別刻上逐漸改變動作的女神像,據說對於騎馬經過的人而言宛如女神像會動一般…,原文是1600BC,In Egypt, Ramses II built a temple to the goddess Isis which had 110 columns all having different drawings of Isis. When people rode by, Isis Moved.

(image)

另外古希臘人據說也繪在陶瓷壺的外圍,繪製連續動作的影像,轉動的時候就會產生動態

(image)

(image)

原文是In Greek civilization, potters would draw people on their vases and such depicting different motions, such as a person running. Read more »

【教學】Mirage簡易教學-基本轉描流程

小樽為配合上一次課堂講解【資料】轉描動畫的部分,也以這個技術為出發點教了軟體Bauhaus Mirage Studio的操作,這裡的教學以1.5板為例,這篇教學是寫給學生回家操作忘記時可以快速翻閱為主 ,所以很精簡,順便整理到部落格上提供給需要的朋友們一同學習,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僅先以最快速基本匯入影片轉描輸出,所會使用到的功能為主來做教學,其他進階功能有機會再另闢新文章來寫

1. 安裝好以後,啟動Mirage主程式,會先跳出一個視窗如下

 (image)

2. 在這個視窗裡面在如下圖的地方有這些屬性可以使用,這些屬性決定的是你現在要建立的影片專案的規格,也就是你要畫的影片的屬性,以台灣一般的DVD系統為例,Project properties[註1]下拉選單可以選擇NTSC,然後再次選單裡面選擇DV 4:3如下圖

 (image)

3. 此時可以看到下面屬性是以NTSC DV 4:3的規格呈現,其中記得確認Field[註2]〈場域〉是處於Progressive選項如下圖,因為我們不希望之後逐格繪製的影片會有機會出現掃描線

 (image)

4. 由於NTSC系統的Frame Rate〈影格速率=每秒張數〉預設是29.97,但是以個人逐格手繪的情況下,可以斟酌降低至12如下圖,也就是每秒12張的播放速度基本上動態效果還是可以接受的

 (image)

5. 按下ok進入主編輯畫面,介面看起來綜合了影片編輯軟體的特色和繪圖軟體的特色,同時具有時間軸以及筆刷功能,大致上可以切成這幾塊區域來看

 (image)

6. 接下來的流程我們先以最簡單的匯入影片,轉描影片後輸出的基本流程來昨教學,既然要描繪,我們必須先導入一段我們所要轉描的影片,到一般工具列點選File > Load如下圖

 (image)

7. 之後會跳出一個load視窗,在左側展開資料夾尋找你要讀取的影片[註3]的位置,然後從右側選擇你要讀取的影片,之後按下ok如下圖

 (image)

8. 選定影片後會彈出影片匯入視窗如下,可以對照專案設定來決定是否調整匯入的影片的參數,尤其是Frame Rate如果相同比較能確保會出的影片影音同步的問題,按滑鼠左鍵拖曳右下角的播放軸尋找要轉描的起點按下Mark In,之後在尋找結束的時間點按下Mark Out,確定後按下左下角的Import完成匯入

 (image)

9. 接著影片就會被匯入時間軸內,可以拖拉播放軸預覽,接著我們需要一串與影片同長的畫布,在我們要畫的那一層Layer上按右鍵選擇Insert Images如下圖

 (image)

10. 之後會有視窗問你要插入多少個Frame如下圖,請換算你的影片秒數乘以Frame Rate來取得張數,以本專案設定來說…就是乘以12

 (image)

如果插入的張數太多或太少,可以在時間軸裡,拖曳frame區塊兩端的白色端點來調整影片長度,請將影格調整至與所要描繪的影片一樣長的長度

11. 接著因為上面的步驟只是將單一Frame延長到與要描繪的影片同長度而已,但是要做轉描動畫我們需要的Frame by Frame的逐格繪製,所以必須將影片切成一格一格,在我們要繪製的影片layer上再次按右鍵,選擇Make Anim如下圖

 (image)

12. 經過上一個步驟會發現該時間軸變成白色,表示我們的Frame都已經切開可以開始描繪了,但是我們會發現稍早會入的影片會蓋住我們要繪畫的Layer,所以請到時間軸最左邊,將匯入的影片的Layer的透明度,按滑鼠左鍵拖曳降低如下圖,透明程度隨時可以再調整

 (image)

13. 之後在點一下我們要作畫的Layer,在畫面左上角主要工具區,可以選擇要畫線的方式,可以是任意曲線或以貝茲曲線工具作畫,如果使用貝茲曲線,拉完線條以後按下Enter線條才會出現,使用繪圖板的狀況通常就使用預設的任意曲線即可

(image)

上圖標示僅優先解說最基本繪畫會使用到的功能,其他線條包括直線/圓形/遮照或其他選取功能歸類到進階教學在做解釋

14.選好作畫線條以後可以往下來到選色的區域調整顏色,我們可以製作兩組顏色,當需要對調的時候按一下上圖標示顏色互換的按鈕即可

(image)

15.在往下我們可以選擇喜好的筆刷,Mirage也有提供自訂筆刷的功能,但是在此一樣歸類到進階選項,往後有寫進階篇在詳談,選好想要使用的筆刷以後,其下方會出現對應該筆刷的屬性…包括Size〈尺寸〉、Power〈力道〉、Opacity〈透明度〉…等,選取或調整想要的筆刷屬性就可以開始作畫,滑鼠中鍵滾輪可以快速調整筆刷大小

 (image)

16. 開始作畫以後,我們有可能需要參照之前或之後畫過的Frame,此時可以使用燈箱-Light Table功能,點選我們要啟用燈箱的Layer,滑鼠左鍵單點 LT按鈕如下

 (image)

17. 如果覺得燈箱效果提供的預設數量或透明度不喜歡,可以在同一個位置,也就是LT按鈕上按滑鼠左鍵,會跳出視窗如下

 (image)

這個視窗代表以目前所選擇的Frame為基準,向前及向後10個Frame與其所代表的透明度,可以按照你的需求去調整光桌的設定來輔助作畫

18. 因為我們是轉描來自上一層的影片,所以筆刷的清晰度會被影片影響,如果要暫時關掉影片層的影像看清楚我們的畫布,可以點一下會入影片那一層的Layer,最左邊的綠色方塊…可以暫時關閉該層的顯示

 (image)

該方塊呈現綠色表示可見,顯示紅色則是不可見

19. 當我們描繪完成以後,可以將上一層匯入來描的影片先砍掉,點選匯入的影片的Layer,按下滑鼠左鍵選擇Delete Image > Confirm如下圖

 (image)

20. 接著我們要輸出我們所畫的動畫,執行File > Export Project to…如下圖

 (image)

21. 之後會彈出輸出視窗讓你設定輸出格式及位置如下,

(image)

圖中僅以最快速簡單製作流程需用到的功能為主來標示,其他進階設定保留往後有機會再講解,輸出格式如果是最後的結果可以輸出MPEG/AVI/MOV等影片格式,如果需要合成或額外剪輯建議使用連續圖檔以保留畫質,或以TIFF/TGA可以保留Alpha資料,以便做合成,如果不需要和成並且想保留作畫時的白底,請記得勾選上圖中Background的選項 按下Save以後便會開始輸出檔案

________

[1] Mirage與其他可以提供手繪輸出動畫影片的軟體相較之下特別之處,是他有提供到Film〈膠卷〉的影片解析度,包含2K及4K的影像解析度

[2] Field屬性在所有跟影片有關的軟體,包含後製剪輯或轉檔軟體都會看到,他主要在於對應傳統電視系統掃描線的顯示方式,通常會有三個選項…一個Lower開頭一個Upper開頭,主要是選擇先由哪一排掃描線先掃,但是第三個選項的文字不一定是Progressive,也有可能使用Non Field等字眼,意思就是不要使用掃描線的方式成像,如果不想讓掃描線掃興破壞畫面…就選這個第三選項最佳

[3] Mirage支援的影片格式很多,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不支援的格式,分辨方式在右邊的視窗顯示影片的icon如果是問號(image) 就是不支援,需要額外轉檔,如果顯是一支筆(image) 就是支援格式 以上乃Mirage簡易快速流程教學,之後有機會再整理進階篇,有任何相關問題或有筆誤之處歡迎提出討論^_^

【教學】Maya2009新功能簡介

相信已經很多人開始玩Maya2009了,最新消息跟官方Help其實也很早就有了,不過前陣子忙到爆..也只能聽Pzman口述止渴,找中文的翻譯至少今天我還沒找到完整的,想說反正不長簡單翻譯一下提供給需要的人,順片貼一些畫面擷取

因為小樽不喜歡特意把專有名詞應翻成中文…所以翻譯會保留專有名詞的原文〈包括在Maya裡屬於指令的單字〉

(image)

New Selection Paradigm – 新的選取方案 Powerful new selection features in Maya 2009—including true soft selection, and pre-selection highlighting—mean fewer mouse clicks, and less trial and error forcommon tasks.

新的選取功能有效降低滑鼠點擊的頻率,例如soft selection〈軟性選取〉 Read more »

【資料】轉描動畫

因為進行傳統動畫課程,蒐集整理了一些資料,有道是有影片看總比只看文字好吸收,所以整理過的資料上完課就一併整理到Blog,方便往後有朋友學習或做文獻可以參考

轉描機技術-是一種動畫家用來逐格〈frame by frame〉的追蹤真實運動的動畫技術。這種技術最早是把預先拍好的電影投放到毛玻璃上,然後動畫家將其描繪下來。這個投影儀被稱為轉描機(Rotoscope) 

wiki資料

 

(image)

轉描機技術最早由馬克思·弗雷歇爾(Max Fleischer)約在1914年發明。他把這項技術用在了他的系列片”逃出墨水池(Out of the Inkwell)”當中,他的哥哥戴夫·弗雷歇爾 (Dave Fleischer)身穿小丑服扮演了動畫腳本電影中小丑可可的角色。

上文中提到的Out of the Inkwell影片如下,影片本身大約在中間〈4分左右〉…前面是歷史介紹

弗雷歇爾在他後來的卡通中也使用了轉描機的技術,著名的有1930年代早期的三部Betty Boop卡通中的Cab Calloway舞蹈動作以及《格利佛遊記》中格利佛的動畫。

沃爾特·迪斯尼和他的動畫製作家們很仔細和有效的把轉描技術運用到了他們1937年的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轉描技術也被用在了迪斯尼後來很多具有人類角色的電影中,比如灰姑娘

後來,當迪斯尼動畫變得越來越風格化(例如1961年的電影101斑點狗,轉描技術主要用來學習人物和動物的運動,而不是直接描摹製作電影。 

上文中提到包括從轉描乃至於後來當作參考,迪士尼有許多重複使用這些資源的記錄,可以在下面的影片裡一窺究竟,許多原本可能是轉描而來的素材…一樣的動作成為不同角色的動作

轉描技術被廣泛的運用到了中國的第一部動畫電影1941年的鐵扇公主當中。這部電影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艱難的上映。

Wiki上的歷史搭配小樽去找的影片大概就如上,而課程接下來進行到現代轉描動畫的應用作品,在此舉的是2006年的美國小說改編電影A Scanner Darkly,中文譯名心機掃描

(image)

《心機掃描》使用數位攝影機「Panasonic AG-DVX100」拍攝,然後藉由鮑伯·塞比斯頓(Bob Sabiston)發明的影像編輯程式「Rotoshop」賦予影片動畫的面貌。這套軟體利用一種稱為「繪畫式轉描技術」的動畫技巧,將影像卡通化,導演林克雷特早在先前的作品《夢醒人生》(Waking Life)中應用過這項技術,他在2004年一部英國紀錄片裡講述自己會想到要使用轉描技術,其靈感來自於做過「清醒夢」的私人經驗。

wiki資料

在傳統的賽璐璐動畫裡,要應用轉描技術必須逐格描繪,與動畫導演雷夫·巴克西(Ralph Bakshi)的轉描風格有些類似。而電腦製作的轉描動畫則是利用向量圖形作為關鍵格(Keyframes),自動在動畫影格間進行插補動作。塞比斯頓的動畫小組從一開始就負責這條空前的動畫路線,不過起初美術方向並未確立,製片進程不斷延長,最後超過原來預定的發行日期2005年9月,後製經過18個月才完成(原本預計9個月),平均每一分鐘動畫需要350個小時以上的製作時間,一共動用五十多位動畫師。

其它資料請參照Wiki上有詳細記載,繼承以上最早期的轉描動畫歷史,以及20年代以後使用電腦科技所完成的轉描動畫電影,接下來就是要來份影片轉描的軟體教學,在此將以Bauhaus Mirage來進行,近請期待

【動畫】光學式MOCAP初體驗

文章的一開始要先感謝強者KD的友情支援,才得以讓我有機會實際使用到光學式Motion Capture,雖然光學式的MOCAP有不少公司在發展…不過有機會實際用到已經太感恩了,畢竟這種造價昂貴的東西也不是隨處可見,書上寫或上網抓人家擷取好的MOCAP檔,總是比不上親手操作過一輪流程來的實際及踏實,所以感謝KD啦~

(image)

自從上次發過使用6DOF光纖式MOCAP的文章後,發現光纖式的MOCAP真的相當不敷使用,至少在我未來想使用的範圍內是沒辦法,所以後來透過KD幫忙借用這組光學式的MOCAP設備,這組是MotionAnalysis公司的產品,而使用的軟體是EVa RT 4.0,現在就來記錄使用大流程校正以前的步驟 Read more »

【教學】購入翻拍架一台

這是第二個為了動畫相關課程而買進的設備,前一個是在建成教動畫社團的時候買了透寫台,因為建成國中有自己的翻拍架,當時也是小吃驚了一下,然而這次遇到課程的所在系所沒有傳統動畫的器材…左思右想…如果因此讓學生跳過這些素材的使用,不就會跟我當年一樣留下遺憾,所以毅然決然自己買一台作為教學用,這台L1814A的原價可真是貴得嚇人,兩萬八千多日幣含稅…,不過還好老天爺給了個機會,讓我買到一個沒使用過的二手,即使這樣還是花了三千多塊

(image)

打開包裝,內附零件放置表一張

(image)

塑膠袋都沒打開,而且事後發現燈泡都還沒開封…真的是只被開過箱的二手,賣家原本是想買來拍產品結果沒用到的樣子

(image)

架設起來測試…沒問題~效果ok

(image)

正面來一張…翻拍架先生…希望你能給我的學生們帶來美好的傳統動畫課

(image)

現在翻拍架已經放在該系辦,不知道會有多少學生真的會借去用哩…真的有人拿去創作的話我會很開心…但是也請學生能好好幫我保管,如果有零件掛掉我想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在買到一台新的二手,畢竟這部是台灣生產的東西…也很難找,但是我覺得是很必要的教具

附帶一提…沒看過的人,這個可以拍些簡單的剪紙/物件/手繪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