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東京タワー 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中譯:東京鐵塔 – 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如果你希望看一部看完以後可以刺激你孝心的影片,這會是一部電影會是很好的選擇,由同名的日本原著小說改編而成,小說於2005年在日本出版,本電影於2007年上映,屬於賺人熱淚的親情電影類型

tokyo.jpg

中文官方網站在此

[pageview http://www.tokyotower2007.com/ “東京鐵塔 – 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官方網站]

這電影的最主要主旨是在陳述母愛這件事情,而其次也有父子,青春成長等元素在內,而原作者的成長歷程和環境,其實和被日本文化影響極大的台灣,也是可以造成相同的共鳴,尤其是5~7年級生應該是有許多心有慼慼焉的感覺吧,尤其是劇中有一句台詞讓我看了會心一笑…那是當主角上了大學的心得,台詞是這樣陳述的『進入了春天的東京,就像吸塵器轉動的馬達不斷吸入灰塵那樣,把日本各個角落的年輕人都吸引至此,灰暗細長的管子,是通向夢想與未來的隧道,但是通過隧道後卻發現,裡面其實都是垃圾,塵霧飛揚令人窒息,馬達聲轟隆,四處碰撞卻被百般翻弄。』這和常常被我戲稱魔都的台北又有什麼不同呢?就算從十幾年前到現在,全國各地的青年無不擠破頭要在台北有個好發展,或者考進北部的學校,心中無不懷抱這各種幢景,但是那種墮落糜爛的生活…不也是現在非常大多數大學生的寫照?這句台詞讓我咀嚼了好久好久

回到這部電影的中心,這是屬於自傳式的故事,所以通常改編成電影只要長短拿捏得宜,應該算是比較不會有爭議的改編電影類型,而我也沒有看到什麼對於改編有意見的負面評價,算是安全型改編電影的典型,日本近年來還蠻常出現這種純愛題材…當然愛不只侷限在男女感情,親情也是,而走感性並賺人熱淚的路線,卻不會讓你感覺得是那種誇張灑狗血式的安排,若不是把切身經歷轉換成文字或影像,那種感動也是很難植入人心的,而我想這部電影確實有這種打動人心的效果,而且喚起觀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簡單又通常會被輕忽的道理

回想自己從小到大懂事以來,父母可能用盡各種不同的方法給予子女教導和期盼,當然我們也曉得沒有人是完美的,可能有的人會像主角的父親一樣大部分時間狂蕩不羈,身為一個可能不是標準典範的父親,卻仍然還是給了孩子一些啟發,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父母撫養而成長的經驗,但是父母為了孩子的付出對於一般正常的家庭來說,不論家境好壞都是一樣的操心及煩惱,希望將一切最好的都給子女,而且永遠給他們機會,為了給子女最好的,自己要吃多少苦或者承受多少壓力都不在乎,影片中主角的母親從年輕到老就是這樣一路撫養主角,也所以我們在2/3的影片時間裡面感受了到他的母愛之偉大,所以在最後才能得到最大的感動,這部份是此類型電影勢必安排的份量比

在片子的前2/3拿來貫穿影片的就是主角的成長,在這部電影裡面選擇了比較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來安排主角的成長過程,我想對於5~7年級生這段成長歷程應該可以有許多共鳴的地方,即使那裡是日本,而穿插在主角的成長中總是母親的支持與鼓勵,永遠都是再加油看看,但是當主角終於開始要面對自己的人生的時候,母親已經開始要一步一步離開自己,這種簡單又平實的道理,永遠都會是每一個人心中記得又容易忽略的事實,對小孩來說父母好像永遠就在那裡,永遠就是那個年紀,即使吃苦也不會讓你看到那一面,甚至等你終於為人父母而體會了父母的用心的時候,幸運的人還可以好好的趕快孝敬父母,但如果你沒那麼幸運就必須抱憾終身,你要呼喊『這就是人生』…這就只能怪自己了,如果想要刺激自己這分心情能夠紮實的成為行動的動力,推薦去找這部電影來看,很普通,很切實,而且會讓你看到心坎裡去,不論你現在正在唸書或者已經在工作,事業學業都是其次,健康和家人是你的起點也會是你最後的目標,如果因為一時的迷惑或不智而讓你失去目標才發現後悔來不及,那種心痛我想是什麼成就或金錢都無法換回來的…最後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