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投名狀〈英譯:The WARLORDS〉

因為這裡拜一直很忙所以雖然已經看完好幾天了,今天才比較有空整理資料放上來,投名狀是中國式的戰爭史詩電影,近年來從「英雄」開始,只要是在大陸拍攝中國歷史戰爭題材的,好像多半都愛走文言文式台詞或者超精簡台詞〈我想古人應該也不會真的這樣講話吧XD〉,以至於這些台詞現在都是網路上常見的惡搞用語,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值得思考的現象,投名狀的官方網站在此

twl.jpg

這部改編自1973年經典老片《刺馬》的歷史故事,最早於1973年由張徹導演,陳觀泰、狄龍與姜大衛主演,是當時著名的武俠動作片,故事展開於兩江總督馬新貽於就職典禮上遇刺身亡,引出三位結義兄弟在動盪大時代中改寫命運的傳奇,故事中三雄鼎足而立,勾心鬥角、用計權謀與情慾糾葛的故事,不過陳可辛執導的新版更動了諸多情節,並將重點放在刻劃戰爭中人性扭曲的層面。

導演陳可辛表示他想拍一部媲美「英雄本色」的史詩戰爭片,三位主人翁的結拜,便成為全片的最重要關鍵,他們比照梁山泊好漢立誓同生共死的精神,以鮮血立下「投名狀」:「生不能同生,死願同死」而走上不歸路;「投名狀」在古代就是忠誠之證,意思是加入一個組織前,以該組織認可的行為表示忠心,所謂「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就今天而言就是提出申請,該形式典出「水滸傳」林沖投奔梁山的情節,後來很多小說也引用了這一說法。因此,左右劇中角色悲劇關鍵的「投名狀」可說是最佳的片名選擇。

耗資3000萬美金製作,由《如果˙愛》金獎大導陳可辛,全新翻拍內容與觀點,為避免混淆正式改名為《投名狀》。網羅國際級三大男偶像巨星李連杰、劉德華與金城武。有別於《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華麗炫目的武俠風潮,《投名狀》將再創人性情義糾葛的「中國戰爭電影」全新風格!片中同名主題曲則由劉德華演唱。

電影原本命名為刺馬。導演陳可辛透露是受張徹於1973年拍攝的剌馬所影響。但他否認只是翻拍。所以決定改稱《投名狀》,以避免混亂。

陳可辛說,雖然投名狀中包含武術元素,但它其實不只是武俠電影。他在20年前(1986年)看到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已希望拍一部表達兄弟情義的電影。現時得到這個機會。他表示想讓觀眾再次感受像英雄本色般的兄弟情,這是現今電影最缺乏的。

投名狀在2006年12月上旬於北京開始拍攝。在北京,上海,橫店鎮和浙江取景拍攝。

以上資料來自WIKI

劇情部分我不捏他,基本上是一部不錯看的電影,以休閒娛樂的商業片角度來看,不過跟近年來的中國電影比起來我並不覺得有非常特別的特色,算是安全範圍內的電影吧,不會強烈推薦一定要到電影院觀看,網路上也有一些負面評價,有些地方〈諸如旁白的應用〉我覺得批評得還算蠻中肯,所以正負面評價可說一半一半,而的確近年來這種大量使用大陸優勢〈人便宜地又大〉拍攝中國歷史戰爭片的電影,看了幾部以後就都覺得差不多好像沒有甚麼特別的驚喜,然後一開始提到的超簡易台我倒覺得有空可以來整理出一篇分析,造成這樣趨勢的我想會有很多理由,而這樣的延續使用勢必也是有一些影響,這有空再來另闢討論,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戲劇化成分很重的歷史改編電影,喜歡這類電影的人有機會可以看看,而個人覺得在電影院看或看DVD並沒有甚麼很大的差別,因為戰爭場面雖然畫面後製處理的很棒,但並沒有特意安排須要大螢幕或高級音響來呈現的震撼感,以上資訊歡迎一起討論^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