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部期待的國片,囧男孩,在9/5上映囉,一開始知道這部片子已經是很早之前某次看到趙哥在做道具,說是要拍電影用的,到這部電影上映也過了好久了,今天終於到電影院一睹他的風采
官方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orzboyz
P.S:一樣是部落格
來看一下預告片吧
會關注這部電影最主要一開始當然是因為趙哥的關係,電影裡面的銅像學長跟卡達天王模型都是出自趙哥的巧手,而其中2D動畫的部分則是Fish大哥製作,另外還有王大哥也在cast名單內。按照趙哥的說法囧男孩不是一開始的片名…一開始原本片名好像想要叫「噗攏貢阿斯巴拉」,但是礙於怕很多人聽不懂最後改成現在這名字囧男孩,英文卻是orz boyz,在片名部分我是認為不是很貼切,因為如果照趙哥跟我敘述的噗攏貢阿斯巴拉應該跟囧字並沒有什麼貼切的關連,那是屬於那個世代的童年的專用語,每一個世代的童年隨著環境跟小時候的節目性質不同,會發展出只有那一個世代剛好可以共鳴的專用語,很明顯在這一部電影裡面有很多,我想這是很能引起該世代…應該至少大我一個年次左右的朋友,共同的回憶及共鳴,但是在這個年次以上或以下…我覺得就很難說了,所以看這部電影…觀眾主觀成分會影響很大,也就是說正面影評應該是一面倒的稱讚,但是看不懂的可能也不會有所評論…負面影評我想應該至少在中文可搜尋範圍內,只要不是導演太爛之類的,對國片大家都還是很”溫柔”的。
有些特殊的用語…比方說海鷗…我也是看到後面才大約猜得出在講什麼,但是有很多東西就像噗攏貢阿斯巴拉一樣我還是不懂,我也不認為電影裡面有交代,不過我想他的影響就如同加分題,不懂也不影響主線劇情,客觀分析只是共鳴加分的多寡而已,許多影評撰寫者無部闡述這部電影好在勾起他們童年的回憶,基本上就我本身而言這份要素就沒辦法那麼明顯,不過當然一些小孩的舉動倒是不分世代,如果要說這部電影說故事的方式,電影呈現以小孩看大人的世界的角度,但其實是大人用小孩的角度來看大人的故事,所以你真的給小孩看他們多半只能看好笑的地方,而這部電影大部分的安排是給大人看的,是的他是一部劇情片,但是綜合手法及主旨呈現…說商業片不如說篇偏術成分居多,尤其那常見的故意拖很久的鏡頭,是別有用意或者象徵什麼…這問題是丟給觀眾的。
之前看過一本以神經學角度來看藝術的書,裡面有提到靜態的畫可以引起我們關注並思考的機制,有一部份來自我們對曖昧解釋的能力很多,曖昧的畫面引起我們思考,或者自行解釋,所以我們會沈浸在這副作品裡面,而藝評家則是用自己的角度來給予結論…但這些結論可能人人不同,這就是曖昧的巧妙之處,這部電影裡面有很多鏡頭我覺得有這種味道在…不過純商業電影比較不會有太多這麼迂迴的安排,因為這對一般普遍消費者是很冒險的行為,若非抱著我就是想知道這部電影到底在演什麼,假設共鳴程度又太薄弱可能會完全提不起觀眾的興致…當然在這部電影裡面,劇情的節奏和幽默的安排還不至於太鬆散所以對一般觀眾而言,即使覺得不是很懂或沒什麼感覺也不至於會不想看完,故事穿插一個動畫設定蠻有趣的,而這個動畫故事根據情算是蠻合的,如果跟海角七號串場情書與主線劇情的黏合度去比較,囧男孩好上許多。
這是一部用赤裸裸的方式來陳述成長甘苦的過程,以字面上來理解也就是比較沈重一點的片子,不是歡樂片,這一開始應該就都看得出來,而且很多喬段都是用小孩的行為直接諷刺大人的作為,就這方面而言劇情表現的蠻直接的,至於接受度就看個人喜好了,一號家的場景設定個人覺得有點太超過XD。
平心而論,如果海角七號是為台灣人量身定做的喜劇劇情片,那囧男孩可能是為5年級左右的世代量身定做的省思劇情片,也就是說如果就年齡層和普遍消費電影的族群去比較…前者票房可能可以吃的範圍比較廣,後者需要大量該年級生的支持才比較能比較,而小樽是不喜歡用得獎去比較作品,所以至於誰得什麼獎…我想都不影響我對這些電影的評價…就跟有沒有大卡司或導演是誰一樣,我對作品本身會比較關注而已。
最後回到一開始片名更改的地方…個人認為就我們這個世代認知的真正的囧的意思和orz跟本事兩回事,但是官網的認知是以因果關係…因為一號二號愛說謊所以很囧令人orz…一整個讓我覺得這解釋不通orz,orz是失意體前曲,有無力感的感覺…可是囧臉的含意是有一種挖哩咧的感覺(例如”這也太惡搞了””這是什麼鬼”的kuso感)…有點無言但是能量不是負面的,orz是帶有明顯負面的情緒(例如”怎麼會這樣”…sad的感覺),我想跟原本噗攏貢阿斯巴拉,這是以特別用語的角度來講一號跟二號為片名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這部電影本來就是量身定做似乎不應該位了迎合任何理由將原本適合的片名…改成另外一個世代含意不完全相符的專門用語,畢竟電影裡也完全沒有囧跟orz的使用…但仍然有噗攏貢阿斯巴拉用語…結果變成我們還是不知道噗攏貢阿斯巴拉到底是怎麼回事,外加到底是哪裡囧又哪裡orz了…相形之下保留原名說不定可以延伸比較多該世代的討論,這是小小個人觀感,至於我家小乖大家笑的地方都有在笑…可是出了戲院就說這到底在演什麼看不懂,我想這可以拿來當作普遍電影消費者的反應參考,基本上我是抱著支持國片以及有前輩朋友是幕後人員,加上上過電影所的課想好好學習各方面接受分析各種電影的心理來看電影所以從頭到尾都是專心看完,所以以上是對這部電影的關後感,因為他極度有觀眾取向的先決條件…所以不好做推不推薦的評價,不過跟海角七號一樣支持國片當然要去電影院看囉,如果習慣看重口味/看特效/看一定要哭的劇情片的人…這部電影不具備這些要素…屬於有點淡淡的哀傷的故事我覺得,以上僅供參考,不知道開學後要旁聽的導演課會不會討論到這兩部國片…期待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