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APA格式參考文獻範例

之前聽老師說過,台灣論文格式許多都亂糟糟,尤其是參考文獻,東抄西抄最後一堆格式混雜,如果指導教授也是隨隨便便的等級,多半這樣的論文也就直接送到圖書館去,上個學期有一陣子花了一些時間跑各圖書館找一些多媒體/互動/動畫/新媒體藝術/網路藝術類的論文來閱讀,發現還不是普通的糟糕,有的連抄都抄錯…可是也不要說學生這樣不負責啦,因為上學期我在做一些Research的時候,發現有些貴為一大堆教授聯合編寫的書籍,格式大家都不一樣就算了,還有引用錯字…看到差點沒暈倒,雖然我寫書的時候也有錯字沒檢查到…,不過技術書籍…錯字不在指令或關鍵字上基本上是沒有影響其正確意義,但是如果引用學術資料有錯字那是超囧的ㄟ,如果有個被引用的人叫Rach好了…結果參考文獻找不到這個名字,對照生日跟找原文才發現…原來是Rech…那真的超級鳥,那時候往回翻寫這篇的教授還是在某領域很有名的教授…哩碼幫幫忙…好歹也是個留美博士了,而且當教授也不知道幾年了…教過多少學生了,如果我不去查出這個原文資料…天曉得又有多少學生引用了你的資料…然後把錯的參考文獻直接貼到他的論文裡,更別提格式有多少種混在一起。

我覺得引用資料真的是一個必須負責的動作,尤其是寫學術論文,我個人認為這也涉及到一些道德理由,將錯誤的資料不經查證繼續錯誤引用下去,不但有可能在你功成名就的時候成為一個汙點被人家挖出來,更有可能讓學生將你錯誤的引用繼續引用下去,網路的資料有著三人成虎的力量,更別提學術論文,希望正在寫論文或者將要寫論文的同學朋友們引以為鑑,不管你念的是哪個科系,不管你有多討厭學術的規格還是限制〈念藝術或設計領域的朋友應該常常聽到有同學再抱怨這些〉,既然你要拿碩士學位…我想這應該是基本中的基本…與其寫一本超爛的論文以後被人家挑,要不你就不要念阿…藝術家不拿碩士還是可以當藝術家阿,除非你就是想要去學校教書或者申請好一點的補助,為了著個學歷而來,但是好啦如果讓你隨便拿到學位也讓你去學校教書,你對自己的論文這樣隨便…那我也不敢想像你要怎麼教學生,或者有甚麼立場去要求或教育學子。

最近所上通過建議論文參考文獻統一採APA格式,在這就順便筆記一下,如果有朋友們剛好需要就也拿去當筆記吧,這是我的指導老師mail給我們的參考範例:

書:
Baudrillard, Jean (1981). Glaser, Sheila Faria (Translator, 2003).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Michigan.
葉謹睿 (2003)。《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典藏今藝術,2003。

書中文章:
Schimmel, Barry J. (1988). “Providing Meaningful Feedback in Courseware.” In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Microcomputer Courseware. Jonassen, David H. (ed.)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ondon.

期刊研討會
Aarts, E. and Appelo, L., (1999). “Ambient Intelligence:
        thuisomgevingen van de toekomst.” IT Monitor, September 1999, pp. 7-11.

王嘉驥 (2004)。〈漫遊者—數位媒體的行進與未來〉。國際論壇峰會,頁69-85。

技術報告
許素朱 (2006c)。《eLife—數位創意生活應用技術研發計畫》。經濟部學界科專技術報告,94-EC-17-A-02-S1-049。

網頁
ART+COM (2002), “The Famous Grouse Experience”. Germany.
http://www.artcom.de/index.php?lang=en&option=com_acprojects&id=7&Itemid=144&page=6
(2006.7.10瀏覽)

 

======文章引述文獻方式======

註:(黃乃熒,1997:154-155) 表示文獻參考自黃乃熒1997年文獻中的第154~155頁。

註:Curran(1999a) 其中 a的意思,乃指同年有多篇文章是你參考的。a 表第一篇, b 表第二篇…